close
(示意圖/翻攝自pexels)
(示意圖/翻攝自pexels)

[周刊王CTWANT] 「腸道好,人不老」是1句家喻戶曉的廣告台詞, 因此許多民眾平時都會補充益生菌。不過,基因醫師張家銘解釋,大部分益生菌吃進去後,最多只能存活幾天到2週,接著就會被原本的腸道菌群排擠出去,所以光靠吃益生菌,還並不能真正改變腸道菌群,「益生菌要長久生存,最重要的是打造一個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!」

張家銘醫師今(24日)在臉書粉專上分享了一篇關於腸道健康的衛教文章。他將腸道比喻為一座花園,益生菌是種子,而腸道環境則是土壤。如果土壤中雜草叢生(壞菌過多)或貧瘠乾枯(缺乏益生元),即使撒下再多種子(補充益生菌),也無法讓它們生根發芽,最終只會被排擠或浪費。

因此,張醫師建議,與其盲目補充益生菌,不如先改善腸道環境,為好菌提供適宜的生存條件,再補充益生菌,這樣才能讓它們長期定殖並發揮健康效益。

他進一步解釋,腸道內有上百兆的細菌,這些菌群會隨著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變化而動態調整。要讓益生菌在腸道中長期存活,首先需要削弱壞菌的優勢,為好菌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。其中,最關鍵的是「益生元」,即益生菌的食物。如果只補充益生菌而不提供足夠的營養,它們就像住進一間沒有水電的房子,難以生存。

張醫師指出,富含益生元的食物,如洋蔥、大蒜、香蕉、燕麥、亞麻籽、蘋果和菊苣根等,含有果寡糖(FOS)或可溶性膳食纖維,能夠為腸道內的好菌提供能量,促進其生長。此外,減少壞菌的養分來源也至關重要。高糖、高脂肪和加工食品會助長壞菌繁殖,導致腸道發炎、腸漏等問題,甚至影響免疫系統。長期攝取這些食物,即使補充再多益生菌也無濟於事,因為壞菌仍占主導地位。

當腸道環境改善後,補充益生菌才能真正發揮作用。張醫師比喻,這就像整修好的房子,水電設備齊全,才能吸引住戶長期居住。此外,不同的益生菌菌種具有不同的功能,例如雙歧桿菌有助消化、乳酸桿菌增強免疫力、酪酸菌保護腸道屏障。選擇益生菌時,應根據個人需求挑選合適的菌種,而非盲目跟風。

他還提醒,單純補充益生菌效果有限,最好搭配益生元一起攝取,以提高好菌的存活率。此外,益生菌應作為輔助手段,而非依賴。當腸道菌群穩定後,即使不天天補充益生菌,體內的好菌也能自行繁殖,維持腸道健康。

除了飲食,壓力和作息也是影響腸道菌群穩定的重要因素。長期壓力會導致腸道蠕動異常,影響消化功能,甚至促使壞菌增生。熬夜和不規律的作息也會破壞腸道菌相,降低好菌的存活率。研究表明,壓力過大會減少腸道內的好菌數量,增加腸道敏感和腸躁症的風險。因此,規律作息、適量運動和減少壓力同樣重要。

張醫師總結,許多人誤以為補充益生菌就能改善腸道健康,但若未先打造適宜的環境,這些外來益生菌難以長期定殖,最終只是短暫經過腸道。要真正改善腸道健康,應從調整飲食習慣開始,減少壞菌的養分來源,增加益生元攝取,讓腸道環境恢復平衡,再適量補充益生菌,才能達到長期效果。

原始連結

看更多 CTWANT 文章
斷開陳妍希…陳曉爆婚內出軌「對象是她」 10年合作4部戲互動超甜
結婚僅2個月…人妻拒給丈夫遊戲儲值 慘被打到失明「無自理能力」
女子喝醉搭車亂吐 司機討清潔費街上大鬧「去驗DNA」她糗了

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8F%AA%E8%A3%9C%E5%85%85%E7%9B%8A%E7%94%9F%E8%8F%8C%E7%84%A1%E7%94%A8-%




近期公可可轉債資訊:昇陽半導體二發行日期:2025-01-22、耀登二發行日期:2025-01-10、六方科一KY發行日期:2025-01-15、揚秦一發行日期:2025-01-15、皇普四發行日期:2025-01-17、亞力二發行日期:2025-01-13、博智一發行日期:2025-01-10、旺矽五發行日期:2025-01-08、上曜六發行日期:2024-12-27、皇普三發行日期:2024-12-31、華星光四發行日期:2024-12-25、新美齊四發行日期:2024-12-25、三地開發一發行日期:2024-12-19、jpp三KY發行日期:2024-11-04、倍力一發行日期:2024-11-04










離婚證人







結婚證人







法拍屋台北法拍屋新北市法拍屋桃園法拍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ptonp3c6ii1 的頭像
    uptonp3c6ii1

    銷聲匿跡

    uptonp3c6ii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